-
钓鱼岛,亦称钓鱼台、钓鱼屿、钓鱼山,位于北纬25°44.6′,东经123°28.4′,长约3641米,宽约1905米,面积约3.91平方千米,最高海拔约362米,地势北部较平坦,东南侧山岩陡峭,东侧岩礁颇似尖塔,中央山脉横贯东西。钓鱼岛盛产山茶、棕榈、仙人掌、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,栖息着大批海鸟,有“花鸟岛”的美称。
我国现已公布钓鱼岛和钓鱼岛上2座山峰、5个岬角、4条溪流的标准名称,钓鱼岛周边海域1个海湾、2条水道、1个锚地和周边14个小岛…… - 查看详情>>
钓鱼岛--中国的固有领土http://www.diaoyudao.org.cn/
基本立场
-
1
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,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。
-
2
在日本人所谓“发现”钓鱼岛之前,中国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长达数百年的管辖。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,通过秘密方式将钓鱼岛“编入”其版图,并依据所谓“先占”原则将钓鱼岛作为“无主地”主张主权。日本此举严重违背国际法领土取得的相关规则,是侵占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,不具有国际法效力。
-
3
通过1895年不平等的《马关条约》,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一同割让给日本。二战后,根据《开罗宣言》、《波茨坦公告》、《日本投降书》等法律文件,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。1952年以后美国擅自扩大所谓的“托管”范围,非法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纳入其中。1972年,美国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“施政权”“归还”日本。美国与日本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行为,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,中国坚决反对。
-
4
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何种单方面举措,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。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,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。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挫败日本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践踏行为,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秩序。
重要史料
历史证据
1403
1534
1556
1561
1561
1579
1606
1663
1683
1718
1800
1808


-
- 《顺风相送》成书于明朝初期,书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岛。永乐年间(1403─1424),中国官员根据下西洋的航海实践,累次校正古本传抄。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(Bodleian Library)的《顺风相送》,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传抄本。该书记载了中国海上航线及途经岛屿,其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屿(即钓鱼岛)、赤坎屿(即赤尾屿)等岛屿名称。这表明,早在十四、十五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。 查看详情>>
-
- 1534年(明嘉靖十三年),陈侃时任吏科左给事中,任册封琉球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。其所著《使琉球录》中记载,“过钓鱼屿,过黄毛屿,过赤屿,目不暇接……见古米山,乃属琉球者。夷人鼓舞于舟,喜达于家。”这段文字清楚表明,到古米山(即久米岛)才入琉球境内,钓鱼岛不属于琉球。 查看详情>>
-
- 1561年(明嘉靖四十年),郭汝霖时任刑科给事中,任册封琉球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;李际春时任行人司行人,任册封琉球副使,随郭汝霖同使琉球。郭汝霖、李际春共同编著《使琉球录》,其中“使事记”中记载,“闰五月初一日过钓屿,初三日至赤屿焉。赤屿者,界琉球地方山也。再一日之风,即可望姑米山矣。”这段文字表明:赤屿(即赤尾屿)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。 查看详情>>
-
- 1561年(明嘉靖四十年),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、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《筹海图编》一书标明了明朝海防管辖的沿海岛屿,其中卷一之《福建沿海山沙图》明确将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等岛屿编入其中,表明这些岛屿在明朝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。 查看详情>>
-
- 1579年(明万历七年),萧崇业时任户科给事中,任册封琉球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;谢杰时任行人,任册封琉球副使,随萧崇业一同出使琉球。萧崇业、谢杰共同编著《使琉球录》,其中“使事纪”中记载,“三十日,过黄茅。闰五月初一日,过钓鱼屿。初三日,至赤屿焉。赤屿者,界琉球地方山也。再一日之风,即可望古米山矣。” 这段文字也清楚地表明:赤屿(即赤尾屿)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。 查看详情>>
-
- 1606年(明万历三十四年),夏子阳任册封琉球王国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。其所著《使琉球录》中记载,“午后,过钓鱼屿。次日,过黄尾屿。是夜,风急浪狂,舵牙连折”、“水离黑入沧,必是中国之界”。 查看详情>>
-
- 1663年(清康熙二年),张学礼任册封琉球正使出使琉球,其所著《使琉球记》以日记形式记载了出使始末。书中对琉球航路的中外之界有清楚的记载:“水色有异,深青如蓝。舟子曰:入大洋矣。顷之,有白水一线,横亘南北。舟子曰:过分水洋矣,此天之所以界中外者”。 查看详情>>
-
- 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,汪楫时任翰林院检讨,任册封琉球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。其所著《使琉球杂录》记载,“……乙卯针四更船彭佳山,单卯针十更船取钓鱼屿,又用乙卯针四更船取黄尾屿,又用单卯针五更船取赤屿,用单卯针五更船取枯米山,又乙卯针六更船取马齿山直到琉球。” 查看详情>>
地图证据

- 该图系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(Michael Benoist)接受清朝委任,在康熙《皇舆全图》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增订,成图时间约在1767年(清乾隆三十二年)。该图根据最新的测图法增补了“好鱼须”、“欢未须”、“车未须”等岛屿信息。据考证,上述三个岛名正是“钓鱼屿”、“黄尾屿”、“赤尾屿”的闽南语读音。《坤舆全图》是经乾隆皇帝钦定的官方舆图,说明当时钓鱼岛列屿已经明确被标入清朝版图。 查看详情>>
-
- 1762 年葡萄牙人的《航海针路》中,将三王岛(钓鱼岛)与台湾、漳州、宁波等放在同一个表格中,从针路的排列顺序及经纬度对应情况可以看出,钓鱼岛与台湾等同属中国。该针路表中,属于日本的地方则标有“Japaó(日本)”字样。 查看详情>>
-
- 《最新中国地图》(A New Map of China)由约翰•卡里(John Cary)绘制于1801年,为英国官定地图。约翰•卡里(1754-1835),英国制图家,他绘制的地图以准确度高而被后人所推崇。图中沿台湾岛(Tai-ouan)东北方向由近及远一次可以看到标志清晰的Pon-kia(即“彭家屿”)、Hoan-pin-su (即“花瓶”)、Hao-yu-su(即“钓鱼屿”)、Hoan-oey-su (即“黄尾屿”)以及Tshe-oey-su (即“赤尾屿”)等诸岛屿,且均以中国闽南方言命名。 查看详情>>
-
